红、绿、香、浓话信阳茶文化
浉河港官网-正宗原产地信阳毛尖、信阳白茶、信阳红批发首选 / 2018-09-04 / 浏览次数:1386

      如果不是因为一次采访,我不会这么快遇上信阳。

    4月19日至20日,因中国报协与信阳市委联合举办的“全国百家党报社长、总编看信阳”活动,我走进了这座中原名城,虽只有两天的参观采访,却收获颇丰。概括起来,用“红、绿、香、浓”四个字来形容这座城市,似不为过。信阳之美,红的是心,绿的是景,香的是茶,浓的是情。正所谓,虽是初见面,犹如旧相识。就如同那一杯信阳毛尖,一啜入口便热透全身,馥郁的香气萦绕三日,仍回味无穷。

信阳毛尖

    暮春时节,北方的许多城市尚未摆脱干旱和雾霾的威胁,而一出信阳高铁站,迎来的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前来接站的司机师傅说,这是今春最大的一场雨。坐在车里,透过车窗和车灯,隐约可以看到豆大的雨点在地面上跳跃奔腾,微闭双目,耳中传来的,竟犹如隆隆的战鼓声。

    不错,是战鼓。因为这是信阳,一座上千年龙争虎斗的古战场,一座近现代英雄辈出的红色之城!

信阳毛尖

    红色,是信阳的基因。由于坐落于鄂豫皖三省交接之处,天然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这座有着8000年历史的古城,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战事不断,经历了太多血雨腥风。多年的征伐染红了这里的土地,也造就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楚国名相孙叔敖、开漳圣王王审知等历史名人。但信阳的红色,更多的来自于近现代的革命战争。这里是红军的摇篮,是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和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培育出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红四方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优美婉转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这里唱响全国。这里还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据统计,在鄂豫皖苏区战斗过的将帅有349位之多。而新县作为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人口不足10万人,却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献出了5.5万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

    寒凝大地,血沃中华。信阳的红色,竟如此的惊心动魄,而又灿若朝霞。

信阳毛尖

    绿色,是信阳的神韵。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环境,使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绵绵的大别山是信阳绿色的骨架,滔滔的淮河水是信阳奔腾的血液。这里雨泽春夏,风起秋冬,河溪纵横,峰峦叠嶂,处处是绿,移步换景,尤其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鸡公山,有中原第一湖之称的南湾湖,更是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而在这满眼的青山绿水中,我首先爱上的,却是浉河。

    浉河离我所住的宾馆不远,移步便至。这是淮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信阳市与湖北省应山县交界处的韭菜坡,全长141.5公里,静静地流过信阳市区。在中国的城市里,穿城而过的河流并不多见,更何况还有这清澈而又精力旺盛的活水。在我的家乡徐州,也有这样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它的名字叫故黄河。而浉河,要比故黄河河面更宽、水量更大,仪态也更优雅。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一条河流竟可以有这样奇妙可爱的名字,一问才知,浉河,古称訾(zi)水,原为小溪。据传,古时候有一位隐士叫胡超,居此小溪边,很有威望,众人赞之为师,遂称小溪为师溪,南北朝时期改名为浉溪,齐建武二年改称浉水,后称浉河。

    古老的浉河,原来竟有这样古雅的诗意。以师为河,以河为师,信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尊师重道的传统,正如这滔滔河水,奔腾不息,更让初来乍到的游客,由于与这条河流不经意的相逢,而肃然起敬。

信阳毛尖

    信阳之香,离不开著名的毛尖茶。似乎从进入市区的那一刻,便可以闻到那馥郁的茶香。中国是茶的故乡,信阳是中国北方古老而美丽的茶都。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已经开始人工栽培和生产茶叶。早在唐代,信阳茶叶已名声远扬。陆羽《茶经》有述:“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光州,就是信阳的古称。苏轼曾赞:“淮南茶,信阳第一。”1000多年前,这位满腹才情、恃才傲物的大文豪,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曾在离此不远的信阳城外氤氲着茶香的大山里结庐而居,稍作休整。我们可以想象,每日有幽香的毛尖茶相伴,一定可以消除他胸中郁结的块垒,平复他忿忿而又怆然的心情。

    不仅是苏轼,对于现代的信阳人来讲,毛尖茶也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信阳人种茶、养茶、护茶,懂茶、知茶、爱茶,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毛尖制作工艺,即“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拣剔、再复烘、包装”。尤其是熟锅中理条的抓条、甩条,再加上三次烘干,可以使茶叶固有的香气、滋味充分发挥。农谚有云:“要想茶叶香,必须三道火。”这就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信阳毛尖茶。“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古人用这样的诗句来赞叹信阳毛尖茶,今天的信阳人,又在毛尖绿茶之外,打造出了一个全新品牌——信阳红茶,改写了长江以北不产红茶的历史,实现了2000多年以来信阳从生产绿茶到红茶的重大突破。

    一杯茶,一座城,信阳的名字与茶的香气就这样千年相连。试问还有哪座城市的人们,比整日浸润在茶香里的信阳人更滋润、更优雅呢?

信阳毛尖

    信阳之美,还在于信阳人那一抹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与热情。参观完信阳博物馆才知道,信阳是姓氏之根,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姓氏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信阳是中原侨乡,是客家人的祖根地之一,历史上信阳固始人曾三次南迁入闽,开枝散叶。如今在福建、台湾,很多人都把信阳作为他们的祖居地,每年有大批的游子来此寻根祭祖,形成了独特的根亲文化。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信阳人待客极为热情,此次活动组织之周到自不待言,采访时遇到的企业家,无论是土生土长,还是外来投资者,个个从内到外都散发着待客的热情,做事的激情。

    信阳毛尖

    人言为信,日升曰阳,红绿香浓的信阳城,就以它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更无声地融化在我的梦里。

    梦里依然是信阳。

信阳毛尖

更多有关信阳毛尖信阳毛尖茶的资讯请关注:http://www.shiheg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