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徽茶中的极品,古代小说中文人雅士最喜欢的茶
一片叶子的顿悟 / 2021-08-12 / 浏览次数:1182

六安,处在安徽省西部,属于大别山北麓,是标准的皖西地区。

名称的由来是2200年前,汉武帝在一次平叛战乱之后,取陆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命名的六安。很多人纠结它是六安还是陆安,因为这个字,写的就是六,并且以前的字典里面也没有别音,也没有陆这个标注音,所以大家习惯性地说成六安瓜片不算错。我们国家很多文字,词汇都是约定俗成的,有历史演化的过程,如果你喜欢读六安瓜片,它也不算错,读音大家不用太纠结,随自己的方便来吧,并且多数时候读六安瓜片能听懂人更多。

这款茶主要是产自六安市的裕安区,金寨县,霍山县,以及毗邻的山区和一些低山丘陵地带,原产地的保护区域,包括了26个乡镇,当然还是以金寨占得最多,其中产自金寨县齐头山的为瓜片中极品。

早前另有个称呼,叫齐山名片。齐头山也可以称为齐云山,齐山。核心原产地就在这个齐头山的鲜花岭,蝙蝠洞附近。而它的发源地是在一个千年古镇,早先叫麻步街 ,现在叫麻步镇,附近有个水库,水库的周边就是主产区。这儿的茶农经常需要划着小船去水库的对岸山上采完青叶之后再划船运到厂子里加工制作。

麻步镇,在历史上是皖西的经济中心,现在的金寨县麻步镇小胡店村可以算是六安瓜片最核心的产区,一般出产最好的六安瓜片,还有青山镇石碑镇,也都可以算进去。

这些产区按照当地的说法,可以分为内山茶和外山茶,所谓的内山茶指的是海拔300米以上的一些丘陵,山峦地带,有大量的植物半生的,茶园附近兼种一些樱桃,板栗,还有一些漫山的兰花,杜鹃花等等,这些包围着的,生态极好的茶就称为内山茶。

外山茶指的是平地,海拔比较低,没有那些兼种的植物,没有哪些生态多样性,是人工施肥的,他们称为外山茶,质量会差一些。

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即便它被划到了内山茶区,但仍然处于平地的,那它就是属于外山茶,而在外山的区域里,一旦出现丘陵,海拔自然生态好,它也会形成内山茶的风格品质。

六安产茶的历史很早,在1300年前就已经很出名了。历朝历代有无数的文学著作,名人雅士中经常提到六安茶,唐代的时候称这里为六安瘦州,在陆羽《茶经》中就提到,就提到“淮南茶区瘦州下”,明代称六安片茶为上品,当时一位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那一时期的很多重量级茶人,像许次舒在自己的书里提到了六安茶,说这款茶味道有点苦,但是瑕不掩瑜,是好茶,品质很高,这可能跟当时的加工工艺有关,像我们今天喝六安瓜片就很少有苦的感觉。

从明初到清代的咸丰年间,它大约有500年的贡茶历史,《红楼梦》,《金瓶梅》,《儒林外史》等等,很多民间小说也都写了六安茶,以上这些可以说明六安茶的历史悠久,影响远播。

到了清代末年,也就是民国初年时期,六安瓜片出现,这里要注意一下,就是在之前,六安地区有片茶的记载,真正形成了六安瓜片,是1905年左右,也就是在民国初的这个时期,所以我们在提六安瓜片历史的时候,是从这里开始的。之前的是片茶的记载,无论是产区还是用的树种,尤其是工艺规则标准都是跟现在的六安瓜片是不同的,明代盛行的片茶,就相当于是一种不太要求芽叶完整的散茶,这段历史和瓜片的历史是两回事儿,最多可以当成是瓜片的前身萌芽。

1905年因为什么原因造成了瓜片的出现,众说纷纭,始终没有定论,流传的故事有五六个,其中有两个是关于鲜花岭上蝙蝠洞的,一个讲说是神茶,边采边发芽边长,第2天去就没了,还有一个在说蝙蝠洞里面有个蝙蝠妖,那蝙蝠妖,看到鲜花眼睛就瞎,然后怎么把它制服……像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宣传蝙蝠洞产区的。

关于工艺有几个说法,一个讲当时麻步镇的商业组织的领导跟袁世凯有关系,为了讨好特意给他加工了这么一种茶,另一个传说是一个嫁到麻步镇的别的地方的小娘子,他把娘家的制茶工艺给带过来了,更靠谱一些,是说当年一个茶庄的研制这款茶起名叫“蜂翅”,是说他像蜜蜂的翅膀一样,获得了成功,然后引起了另一些茶庄的注意,在蜂翅的基础上,又创立了新的工艺改进,大家都认为他的外形很像是葵花籽或者是南瓜子,就把它定名为了瓜片。

六安瓜片这个六安茶的后起之秀自打出现就获得了很多的荣誉,1971年,周恩来总理把它送给了来华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先生,2001年一次茶博会上,一两茶拍卖出了4.6万的价格,成为当时的茶王,2007年,胡锦涛主席还把这款茶作为国礼送给了俄罗斯的总统普京先生。

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六安地区主要生产红茶,出口苏联创外汇,八九十年代才开始恢复六安瓜片的生产,同时恢复的还有霍山黄芽,舒城兰花,金寨翠眉等几个茶。

这儿的茶园土壤多为红沙壤土和碎石的结合,矿物质含量丰富,透气性也好,茶园多是在海拔200米到700米之间,并且居于神秘的北纬30度左右,它具体在北纬31度多点,因此我们很多茶业界的前辈经常讲说六安瓜片是绿茶中的岩茶,中国的茶叶种植加工主要是在北纬18度的海南岛,到北纬38度的太行山之间,最好的茶,名茶多是出在北纬30度这一地带上。

六安地区的茶树资源是很丰富的,仅仅是试制六安瓜片茶的原料树种就达到20余种,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还相继的引种了一些乌牛早,大白茶,柳叶刀等等。这些树种,在当地已经生长了几十年,相当已经本土化了。

具体到哪一种是最正宗的话就很难说清了,不同时期认识不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六安独山双峰中叶种,就是俗称的大瓜子种是最标准的,还有一段时期认为中六安石笋树种抗性强,认为它是最适宜制作六安瓜片的,所以关于正宗的群体中,它有很多说法的,这是在其他茶产区很少遇到的情况,目前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些中叶类的茶树更适制六安瓜片茶。

我们在内山区的茶园里经常会发现有着小叶类的也有中叶类的,树种,树枝有很多不同,很可能一片茶园里面生长了十几种茶树,这种自然形成的特征也造成六安瓜片茶的质量,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茶园,就是很小的区域制作,出的茶也有着分别,从这一点来看,它也很像是武夷山的茶。

我们知道武夷山茶界泰斗姚月明当年就是师从安徽农业大学的陈椽教授,姚月明时期,经常跟安徽地区有着一些树种制作工艺的交流,所以有人讲,说这两地的产在加工工艺,包括树种上是有着一脉相承,千丝万缕关系的……